DL 478-92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ID

EFBBDFCB01FE4C309D15D36D14E2FF95

文件大小(MB)

0.16

页数:

21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08-11-27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 478—92,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 1992-07-02 批准1992-10-01,实施,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255 号出版物《电气继电器》等有关标准,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二次回路中用的静态型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以下简称为装,置)通用的基本技术条件。各类型的产品除必须符合本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该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二次回路中的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2 引用标准,GB2900.1 电工名词术语 基本名词术语,GB2900.17 电工名词术语继电器和继电保护装置,GB4858 电气继电器的绝缘试验,GB6162 静态继电器及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GB3047.1 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列,GB1360 印制电路网络,GB26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GB242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GB7261 继电器及继电保护装置基本试验方法,3 名词术语,本标准应用的继电器及继电保护装置名词术语主要引用的是 GB2900.1、GB2900.17,4 技术要求,4.1 环境条件,根据装置在使用、贮存、试验中可能遇到的实际环境条件,本标准规定了装置正常工作,的环境条件、贮存温度及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如果所测的参数随温度和(或)气压的变化规律为已知,就在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测量参数值。有必要时,可通过计算校正到规定的基准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参数值,本标准规定的基准标准大气条件如下:,4.1.1 正常工作的大气条件,a.额定的环境温度:0~35℃;-5~+40℃;-10~55(50)1)℃,b.相对湿度≤90%(相对湿度为90%时,环境温度不低于25℃,继电器内无凝结及冰形,成),c.大气压力80~110kPa,注:1)括号内的数值为根据用户或制造单位的需要和可能来确定的数值,下同,4.1.2 基准的标准大气条件,a.环境温度20±2℃;,b.相对湿度45%~75%;,c.大气压力86~106kPa,4.1.3 周围环境要求,a.本标准规定的装置不承受太阳辐射、雨和水的冲洗,适应室内的有气候防护的环境,b.大气中有不含有导致金属或绝缘损坏的腐蚀性气体,c.周围不允许有较严重的霉菌存在(如有特殊要求,按GB2423.16 选择霉菌生长的程度,和等级),d.外磁场影响强度的允许值由产品标准规定,4.2 电源的技术要求,4.2.1 交流电源,4.2.1.1 交流电源频率为 50Hz,允许偏差为额定值的±0.5%,4.2.1.2 交流电源波形为正弦波,畸变系数 1)不大于2%,注:1)畸变系数:从非正弦周期量中减去基波分量所得的谐波分量的有效值与非正弦量,的有效值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比表示,4.2.1.3 三相电源应完全平衡。如产品标准中未作具体规定,其试验允许误差的要求为:,a.三相电源的各相电压(或线电压)之差应不大于相电压(或线电压)的平均值的1%;,b.相电压之间的相位差应相同,允许角差为2°;,c.相电流之差不大于各相电流的平均值的1%;,d.相电流相位差,允许角差为2°,4.2.2 直流电源,4.2.2.1 直流电源电压纹波系数不大于 2%,纹波系数计算公式为,q U U,u U,= mm v,.,0,式中 qu——纹波系数;,Umm——最大瞬时电压;,Uv——最小瞬时电压;,U0——直流分量,4.2.2.2 直流电源电压波动范围为额定电压 80%~110%(115%),4.3 额定参数,4.3.1 额定电压:,a.交流额定电压:100V(100/3V、100/3V),b.直流额定电压:48V、60V、110V、220V,4.3.2 额定电流:1A、5A,4.3.3 额定频率:工频交流额定频率为 50Hz(根据用户需要可为60Hz),4.3.4 功率消耗:应符合各装置的技术条件,并与电流、电压互感器的负载相配合,4.3.5 逻辑回路额定电压:6(5)V、12(15)V、18V、24V、可单极性或双极性输出,4.4 量度继电器特性量的准确度,4.4.1 准确度确定的条件、要求:,a.极限刻度误差: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继电器预期得到的具有给定置信度的最大误,差,计算方法:,( ) 极限刻度误差,次测量中的最大最小值刻度整定值,刻度整定值,=,.,×,5,1000,0,b.平均刻度误差:在相同的规定条件下,对同一继电器所进行的规定测量中,各次测量,所得误差值(包括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代数和除以测量次数(一般规定为5 次)所得的商,c.一致性:在同一规定条件下,对于指定的继电器,其置信度给定时,预期得到的任何,两次测量值之差的最大值,计算方法:5 次测量中的最大值减5 次测量中的最小值,d.返回系数:继电器的返回值与动作值之比,极限返回系数:在相同的规定条件下,对同一继电器预期得到的具有给定置信度的最大,(欠量继电器)或最大(过量继电器)返回系数值,e.在基准条件下确定的极限刻度误差、平均刻度误差、一致性、返回系数分别称为基准,极限刻度误差、基准平均刻度误差、基准一致性、基准返回系数,f.平均刻度误差的变差:单一影响量或影响因素在标准范围内变化时(所有其他的量保持,为基准条件,而且是对给定的整定值而言),继电器的准确度可能引起的变化(例如温度、频,率、电源的波动等引起的变差),计算方法(以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差为例):,( ) 平均刻度的温度变差,高温或低温下平均刻度值基准平均刻度值,基准平均刻度值,=,.,× 1000,0,4.4.2 ……

……